深圳特区报 | 南科大持续打造优质创业生态,助力科研成果产业化
5月29日,深圳特区报新闻APP读特发布了《南科大持续打造优质创业生态,助力科研成果产业化》,报道了我校产学研工作的最近成果。全文转载如下:
实验室内热火朝天,实验室外创新流动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深圳高校正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、人才第一资源、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作用,着力打通科技到产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记者近日从南科大获悉,该校在成果转化方面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正逐步取得成效:503件科技成果已完成了向产业界的转移转化,通过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入股等方式设立的科技企业达64家,孵化企业市场总估值超过120亿元。在成果转化链条中,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和资产经营公司紧密合作、高效配合,形成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生产转化的强劲合力。
科技创新热火朝天 成果转化落地成金
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,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,在这方面,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自2021年南科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启动建设以来,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发展,新设立30余家高科技创业企业,存续持股的企业中,先后有19家获得社会融资,融资总额9.8亿元,获融资的企业比例近30%,远远高于社会早期企业获得融资的平均比例。
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。它由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刘召军及其团队在2018年创建,在Micro-LED领域深耕多年,围绕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布局产生的知识产权逾660项,其中多项已完成转化。刘召军告诉记者,因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,与其合作的企业大部分都变成了公司股东。
刘召军教授团队
“深圳是创新创业之都,整座城市笼罩在创新气氛里,南科大从老师到学生都具备‘双创’气质。”刘召军表示。
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吴勇波也有同感。2017年,他从日本回国全职加入南科大,2019年与团队创建了深圳迈菲精密有限公司。“2016年来深圳出差时,发现南科大鼓励创新创业,支持技术落地,这改变了我对创业的看法。说实话,成果产业化是我来这所学校的主要目的之一。”
高科技成果转化是南科大创业企业的显著标签和突出竞争优势。近年来,南科大通过转化孵化关口前移,打通高价值专利培育到高价值技术孵化全链条,充分发挥学校存量知识产权优质资产功能,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。截至2024年4月底,学校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的科技企业达104家次。
南科大参展高交会
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打造一站式成果转化平台
如何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资源转化、成果共用、利益共享,改善机制、完善产学研链条是关键。
“最早创业的提议还是学校领导提出来的,当时我没有产业化经验,也深知创业不容易、失败率高。校领导就鼓励我,还介绍学校资产经营公司来帮助我们。”刘召军说。创业的后顾之忧被充分消除,创新种子竞相萌发。
为保证较高成果转化率,学校重视校企全方位合作,分级分类高效推进产业对接,积极系统性梳理排查产业需求,建立活跃的“科研-产业”对话机制,拓展高粘度、全方面深度合作关系,服务产业创新发展。
规章制度上,南科大出台了一系列指引规范,从职务科技成果创业机制到科技成果赋权规则,再到国有股权处置办法,全方位保驾护航。
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处置机制,是南科大创业工作的一大亮点,其中不少措施在全国高校中均属领先,也是对《广东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实施方案》的有益先行探索。2023年7月,南科大印发了《南方科技大学国有股权变动管理办法》,规定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,可通过协议定价和公开挂牌等不同方式进行退出,改变了以往高校创业设立公司股权“退出难”的困境。目前已经完成了9宗协议定价交易和1宗公开挂牌交易,受到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认可。
“梧桐树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
在构建创业企业交流平台方面,学校通过举办创业企业年会,促进市场、设施设备、创业心得开放共享;创办“南科大梧桐树”国际双创大赛,选拔优秀创业项目。去年,学校获批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,对科研成果开展技术与商业验证,将不具备前景的设想及时淘汰,提前引导市场关注研究成果,提高成果转化率,进一步完善产学研一站式成果转化平台。
在解决初创企业的资金问题方面,学校与银行、投资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建立联系,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面顾问。2018年,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资顾问,与投控东海公司合作,组建投控南科大天使基金。2022年,在深圳天使母基金支持下,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全资子公司南科分享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(GP)成功组建深圳首支高校科研转化子基金——“南科梧桐天使基金”,重点投资南科大及其他深圳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。
促进科教融合发展 培育创新人才成长
南科大技术转移中心统筹校内各单位资源,形成了高价值专利培育、校企深度合作、成果转化作价投资入股设立企业的模式,为搭建产学研平台提供系统性服务。学校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创业企业投后管理、股权运营、投融资赋能、双创基地运营等专业化创业服务和产业生态培育,通过持续性知识产权投资与股权退出,鼓励高校技术输出,服务社会经济发展。
吴勇波对此深有感触:“学校的支持对初创型企业的帮助很大。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一是提供市场、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和需求;二是链接资金和场地;三是通过举办研讨会,增进经营经验交流;四是提供人性化管理,为企业融资、风险把控、提供天使基金。”在他看来,初创企业有了高校信誉支持,投资公司才会增加信任;有了人才支持,发展动能才会源源不断;有了科研支持,创新基础才更加坚实。
吴勇波教授与团队交流
目前,南科大孵化企业累计吸纳近800余名大学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,部分企业已步入高速发展轨道。
“工科人才培养离不开产业,关在象牙塔里是不行的。”吴勇波认为,产学研工作对于高校教学帮助巨大。“教学不是闭门造车,尤其是对工科学生。教会他们发论文不是最终目的,教会他们如何让技术落地,培养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才是。”
为此,吴勇波在讲课时会结合实际产业的研发,在寒暑假,也欢迎同学到公司去实习。“现场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教,同学们成就感特别高,这对将来就业有利。”此外,吴勇波的两名博士生毕业后也进入了迈菲精密,现在是公司骨干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,让科教融合发展结硕果,也是教授们创业过程所期待的。5月29日,深圳特区报新闻APP读特发布了《南科大持续打造优质创业生态,助力科研成果产业化》,报道了我校产学研工作的最近成果。全文转载如下:
实验室内热火朝天,实验室外创新流动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深圳高校正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、人才第一资源、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作用,着力打通科技到产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记者近日从南科大获悉,该校在成果转化方面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正逐步取得成效:503件科技成果已完成了向产业界的转移转化,通过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入股等方式设立的科技企业达64家,孵化企业市场总估值超过120亿元。在成果转化链条中,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和资产经营公司紧密合作、高效配合,形成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生产转化的强劲合力。
科技创新热火朝天 成果转化落地成金
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,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,在这方面,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自2021年南科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启动建设以来,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发展,新设立30余家高科技创业企业,存续持股的企业中,先后有19家获得社会融资,融资总额9.8亿元,获融资的企业比例近30%,远远高于社会早期企业获得融资的平均比例。
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。它由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刘召军及其团队在2018年创建,在Micro-LED领域深耕多年,围绕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布局产生的知识产权逾660项,其中多项已完成转化。刘召军告诉记者,因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,与其合作的企业大部分都变成了公司股东。
刘召军教授团队
“深圳是创新创业之都,整座城市笼罩在创新气氛里,南科大从老师到学生都具备‘双创’气质。”刘召军表示。
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吴勇波也有同感。2017年,他从日本回国全职加入南科大,2019年与团队创建了深圳迈菲精密有限公司。“2016年来深圳出差时,发现南科大鼓励创新创业,支持技术落地,这改变了我对创业的看法。说实话,成果产业化是我来这所学校的主要目的之一。”
高科技成果转化是南科大创业企业的显著标签和突出竞争优势。近年来,南科大通过转化孵化关口前移,打通高价值专利培育到高价值技术孵化全链条,充分发挥学校存量知识产权优质资产功能,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。截至2024年4月底,学校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的科技企业达104家次。
南科大参展高交会
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打造一站式成果转化平台
如何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资源转化、成果共用、利益共享,改善机制、完善产学研链条是关键。
“最早创业的提议还是学校领导提出来的,当时我没有产业化经验,也深知创业不容易、失败率高。校领导就鼓励我,还介绍学校资产经营公司来帮助我们。”刘召军说。创业的后顾之忧被充分消除,创新种子竞相萌发。
为保证较高成果转化率,学校重视校企全方位合作,分级分类高效推进产业对接,积极系统性梳理排查产业需求,建立活跃的“科研-产业”对话机制,拓展高粘度、全方面深度合作关系,服务产业创新发展。
规章制度上,南科大出台了一系列指引规范,从职务科技成果创业机制到科技成果赋权规则,再到国有股权处置办法,全方位保驾护航。
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处置机制,是南科大创业工作的一大亮点,其中不少措施在全国高校中均属领先,也是对《广东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实施方案》的有益先行探索。2023年7月,南科大印发了《南方科技大学国有股权变动管理办法》,规定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,可通过协议定价和公开挂牌等不同方式进行退出,改变了以往高校创业设立公司股权“退出难”的困境。目前已经完成了9宗协议定价交易和1宗公开挂牌交易,受到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认可。
“梧桐树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
在构建创业企业交流平台方面,学校通过举办创业企业年会,促进市场、设施设备、创业心得开放共享;创办“南科大梧桐树”国际双创大赛,选拔优秀创业项目。去年,学校获批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,对科研成果开展技术与商业验证,将不具备前景的设想及时淘汰,提前引导市场关注研究成果,提高成果转化率,进一步完善产学研一站式成果转化平台。
在解决初创企业的资金问题方面,学校与银行、投资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建立联系,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面顾问。2018年,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资顾问,与投控东海公司合作,组建投控南科大天使基金。2022年,在深圳天使母基金支持下,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全资子公司南科分享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(GP)成功组建深圳首支高校科研转化子基金——“南科梧桐天使基金”,重点投资南科大及其他深圳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。
促进科教融合发展 培育创新人才成长
南科大技术转移中心统筹校内各单位资源,形成了高价值专利培育、校企深度合作、成果转化作价投资入股设立企业的模式,为搭建产学研平台提供系统性服务。学校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创业企业投后管理、股权运营、投融资赋能、双创基地运营等专业化创业服务和产业生态培育,通过持续性知识产权投资与股权退出,鼓励高校技术输出,服务社会经济发展。
吴勇波对此深有感触:“学校的支持对初创型企业的帮助很大。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一是提供市场、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和需求;二是链接资金和场地;三是通过举办研讨会,增进经营经验交流;四是提供人性化管理,为企业融资、风险把控、提供天使基金。”在他看来,初创企业有了高校信誉支持,投资公司才会增加信任;有了人才支持,发展动能才会源源不断;有了科研支持,创新基础才更加坚实。
吴勇波教授与团队交流
目前,南科大孵化企业累计吸纳近800余名大学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,部分企业已步入高速发展轨道。
“工科人才培养离不开产业,关在象牙塔里是不行的。”吴勇波认为,产学研工作对于高校教学帮助巨大。“教学不是闭门造车,尤其是对工科学生。教会他们发论文不是最终目的,教会他们如何让技术落地,培养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才是。”
为此,吴勇波在讲课时会结合实际产业的研发,在寒暑假,也欢迎同学到公司去实习。“现场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教,同学们成就感特别高,这对将来就业有利。”此外,吴勇波的两名博士生毕业后也进入了迈菲精密,现在是公司骨干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,让科教融合发展结硕果,也是教授们创业过程所期待的。